2022年3月8日,贵州赤水市市书记汪能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锋等一行九人来华东师大校史馆参观。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校史党史办主任施家仓陪同参观。

参观过程中,汤涛向市委书记王能科详细介绍了大夏大学的办学史以及华东师大的建校历程、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发展等校史校情。参观结束后,向来宾赠送了《大夏大学与赤水》一书。
大夏大学是华东师大前身。1937年“八一三” 淞沪会战爆发,抗战军兴,王伯群校长率大夏大学内迁贵阳。1944年冬,因日军进犯黔南独山,大夏大学从贵阳再迁赤水。在赤水地方各界的无私帮助,大夏得以延续发展,文脉得以保留。大夏作为赤水唯一高校,对当地的教育、社会、经济等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多年来,档案馆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接续大学文脉,为西部建设服务。早在2016年,档案馆就与赤水市政府开始合作。赤水市长谭海、赤水市政协主席汪洪林先后来档案馆、校史馆考察,双方交流大夏在赤水办学的历史、商讨联合编撰档案资料汇编,以及大夏旧址文昌宫修缮保护问题。2018年12月,档案馆和赤水市政府联合在赤水举办《大夏大学与赤水》新书座谈会。同时,档案馆还协助赤水一中建设大夏大学校史馆,资助大夏书院《伯群校长》校史剧赴赤水等贵州地区演出。档案馆实施校地合作,再现大夏与赤水的深厚渊源,重续校地之间的特殊联系。
文 | 陈华龙
编辑 | 瞿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