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会简报

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简报2007年第4期(共第23期)

发布日期: 2015-09-25   浏览次数 167

    上海市高校档案工作简报 第23期
    
    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                   2007年12月14日
   
    上海高校多篇论文获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第七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11月揭晓,上海高校有5篇论文获奖。东华大学档案馆张燕撰写的“聚焦大学文化  挖掘口述校史——档案编研工作创新谈”、复旦大学档案馆邱佩芳等人撰写的“高校电子校务环境中的档案管理系统”获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朱小怡撰写的“数字化档案馆:内涵与理论体系建设”获二等奖,上海大学档案馆徐忠勇撰写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方法研究”获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郑惠玲撰写的“从传播学角度探析档案编研工作”获优秀论文奖。 (秘书组供稿)
   
    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召开
    2007年12月4日上午,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在同济大学档案馆召开理事会议。
    沈如松理事长首先通报学会近期工作,介绍了本次年会的筹办情况,就学会工作报告征求了意见,并根据理事的意见对学会报告作了修改。
    理事会还就学会明年工作重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后,理事参观了同济大学校史馆。 (秘书组供稿)
   
    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召开
    2007年12月4日下午,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暨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40余所高校的13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上海市档案学会秘书长王小华、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许波莅临会议,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锦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听取了沈如松理事长所作的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2006-2007年工作报告,举行了2007年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同济大学档案馆作了交流发言,许波副主任、王小华秘书长作了重要讲话。
    沈如松理事长在工作报告中全面回顾了学会两年来开展的工作,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①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理事会全体成员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档案学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广泛听取各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会员满意、领导信任、内部和谐,与上海高校地位相匹配的一流学会。②继续当好上级领导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充分发挥学会的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要精心组织专兼职档案干部的培训和对口交流活动,为全面提升上海高校档案工作的水平提供决策咨询服务。③要围绕高校档案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大家关注的课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具有前瞻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研讨活动。④要充分利用学会已有的网络平台,整合上海高校档案工作馆(室)的特色档案资源,积极推进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
    经过评审小组的认真评选,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揭晓。共有15篇论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另有16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朱小怡撰写的“数字档案馆:内涵与理论体系建设”、东华大学档案馆张燕撰写的“聚焦大学文化,挖掘口述校史——档案编研工作创新谈”获得一等奖。在本次年会上,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
    会上,许波副主任发表了讲话。她对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两年来在发展学会会员,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开展档案学理论、应用技术研究,进行业务探讨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五个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就如何发挥学会的优势,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三点建设性意见:①坚持创新,做促进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引领者,②发挥优势,做促进档案工作内涵发展的建设者,③关注民生,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实践者。
    王小华秘书长讲话,高度肯定了学会近年所取得的成绩,认为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的许多经验都值得交流和推广。她要求学会秉承学会的办会宗旨,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秘书组供稿)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项档案顺利归档
    在迎评办、教务处、档案馆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2007年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项档案顺利移交档案馆,并完成了整理、组卷、装订及信息输入工作。
    今年5月,上海财大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迎评创优工作中,形成了自评报告、特色报告、状态数据、支撑材料等大量材料。这些材料是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全面、系统的记录,是学校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料,是无数老师辛勤劳动的结晶。考虑到“迎评办”为临时机构这一实际情况,为保证迎评创优工作中各类资料完整保存,我馆打破当年材料次年归档的常规,主动开展工作,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联系,研究了本科评估资料归档办法,以专项档案形式,在综合类档案中设立了“本科评估”专题。本科评估资料移交档案馆后,档案馆人员加班加点,完成了共计677卷材料的建档整理、组卷、装订及信息输入。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完整、全面、系统地完成了本科评估专项档案的移交归档,为查询利用打下了重要基础。 (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供稿)
   
    上海财大档案收集、档案管理软件推广使用工作顺利完成
    2007年上海财经大学档案收集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全校各院系(所)、部门向档案馆移交2006年度档案5833卷(比上年增长10.4%),245件,照片109张。目前绝大部分归档案卷已编目、编号,并移交供查询使用。
    结合2006年度档案收集工作,档案管理软件推广使用工作在2007年也顺利完成。经过专、兼职档案员的共同努力,目前,全校所有单位均已使用该软件完成了2006年度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为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供稿)
   
    华师大首任校长孟宪承之孙孟蔚彦博士捐赠档案
    日前,共和国老一辈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之孙孟蔚彦博士应邀来华师大访问演讲,并向学校捐赠了一批孟校长生前的珍贵档案资料及遗物。校档案馆则将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所收集到的孟校长档案资料复制件制成精美的相册回赠给孟蔚彦先生以示感谢。捐赠仪式于10月11日下午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罗国振主持会议,党委书记张济顺、校长俞立中出席会议,张济顺书记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会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孟校长的为人治学,校档案馆校史党史办公室的同志还就孟校长生平及教育思想研究等问题对孟蔚彦先生进行了专题采访,双方相谈甚契,廓清了许多关于孟校长的传闻及模糊之处,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孟校长的生平及教育思想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采访结束之后,孟蔚彦先生在档案馆朱小怡馆长的陪同下参观了60年代孟校长和孟蔚彦先生祖孙三代在铜仁路的居所,并与当年的邻居们作了短暂的交谈。回首往事,孟蔚彦先生直道物是人非,感慨万千。宣传部影视拍摄组对采访和参观活动进行了全程摄录。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供稿)
   
    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举办的展览为校庆活动添光彩
    10月20日,是华理工55周年校庆暨87届毕业生返校日,由档案馆展出的“1987届毕业生合影留念回放”,成了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展板前人头攒动,簇拥着大批校友在寻觅自己和同学20年前当时从学校毕业时的倩影,他们成群结队驻足在自己的合影前,有的凝神辨认、有的惊讶不已、有的感慨万分、有的心神荡漾,沉浸在一片对往事、青春和友情的美好回忆之中。展出的照片尽管有点泛黄,且都是黑白的合影照,但效果非同凡响,特别让人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为校友们回母校庆祝校庆增添了无比的喜悦和激动。
    本次展览由档案馆独立承办,有关同志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着手准备。展览为校友返校庆祝校庆活动增添了独特气氛,得到了广大校友一致好评,也受到校领导的肯定。档案馆人员表示将继续抓住机遇,尽力做好各项档案宣传、服务和利用工作,使档案资源为弘扬校本文化发挥出最大的成效。 (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供稿)
   
    上海财大档案馆网页更新
    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网页于11月2日完成更新,本次更新丰富了网页内容、加强信息传递与沟通、提高档案查询利用功能。
    新网页在外观上,通过采用简洁的色彩和动态效果,页面更具亲和力与观赏性。在结构上,通过重新整合,形成了“业务指导”、“档案查询”、“校史之窗”等板块,内容更加紧凑,结构更为清晰。在内容上,增设了“班级毕业照”和“工作动态”等板块,网页内容更为丰富。“班级毕业照”是档案馆利用馆内历年来收藏的班级毕业照片这一珍贵资源特别开设的一个新栏目,用户只需输入班级名称、毕业年份或姓名,就可以查找到其所在班级的毕业照片;“工作动态”是档案馆对近期工作的通报及工作信息的告知,旨在通过这一形式,加强档案工作信息及时的传递和沟通。
    档案馆将不断完善网站建设,将网页作为对外窗口,力求提供最新、最受关注的信息资源,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学校各项工作以及全体师生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最好的服务。  (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供稿)
   
    上海大学档案馆建设教学评估专题档案全文数据库
    为了迎接2008年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上海大学档案馆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配合、主动提供档案利用为宗旨,于2007年11月5日正式启动本科教学评估专题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建设工作。
    2003年,上海大学接受了本科教学评估,评估专题档案共有1千多卷3千多份文件,档案馆计划利用2个月时间完成全文的扫描和全文字符的提取工作,建成以后,该数据库将拥有3千多条检索目录,3万多页全文。
    2008年初本科教学评估专题档案全文数据库将挂接到学校档案网站,在线查询不仅能提供案卷目录级的检索,而且支持全文任意词组的检索,大大提高档案材料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使学校教职员工在迎接教学评估工作中参考档案更加方便、快捷,基本解决在教学评估工作中该专题档案“供不应求”现象。 (上海大学档案馆供稿)
   
    上海电力学院开展“读档案普法读本,写心得体会”的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和实施《档案法》,进一步增强档案法制意识,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法律素质,上海电力学院日前组织专职档案员开展了“读档案‘五五’普法读本,写心得体会”的活动,这也是学校开展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活动之一。
    上海电力学院专职档案干部通过认真学习《普法读本》,更加认识到档案工作对高校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每人写下了4000多字的心得。认为:高校档案如一面镜子,详细真实地反映了一所高校从建校到逐步发展壮大的整个历史过程,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真实而客观地记载着学校教学及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广大师生劳动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认识和把握高校发展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档案干部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学校档案事业更上一层楼。
    所写心得已全部寄往上海市档案局。施颖燕老师结合我校教学评估所写的体会被《上海档案》杂志录用,刊登在2007年第10期上。(上海电力学院院长办公室供稿)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珍贵文献资料展正式展出
    为了纪念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整体搬迁浦东五周年及建校四十七周年,由学校综合档案室筹办的“走近档案,共同向更高目标迈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珍贵文献资料展”于2007年11月8日起在学校图文信息楼及第二工业大学档案网上正式展出。
    此次展览从学校档案中挖掘了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制作了40块展版、26只展台,分为“前言”、“校史回眸?历任领导”、“办学成果?校友风采”、“领导关怀?社会关爱”、“后记”等几个部分,详实展出了学校从1960年建校初,经历了艰苦创业时期,到1976年在全国树起了半工半读的一面红旗;1977年到1991年期间,自强拼搏,争当成人教育的排头兵;1992年至2001年间,求索进取,开辟了高职教育的新天地;2002年开始,团结创新,从更高的起点上开始了新飞跃的重大历史意义。
    举办这个档案展览,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学校搬迁浦东五周年,另一方面是根据《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及的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校合力育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爱校如家、与时俱进,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为把二工大建设成为一流大学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综合档案室供稿)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进行档案、文秘工作业务培训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文秘人员队伍,第二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于2007年11月8日举办了新一轮聘期的第一次档案、文秘工作业务培训。培训由校长办公室主任孟昭上主持,全校各处室、学院、中心的兼职档案员、文秘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
    此次培训,首先由上海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处副处级调研员方琳作了题为“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依法管理档案工作”的档案业务知识讲座,她从档案工作法定地位和要求、档案工作性质和作用、档案管理发展主要阶段和趋势及档案资源建设的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和生动的讲解;着重讲解了学校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内容和原则及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整理要求等业务知识;同时,再次肯定了我校档案工作晋升市级先进后呈现的新面貌,并希望综合档案室与时俱进,提高信息资源管理能力,成为学校“校务公开”的重要窗口之一。
    随后,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殷革兰以“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为题论述了学校常用公文文种、格式及主题词编制,特别举例分析了我校公文中常见的问题。到会的各处室、学院、中心的兼职档案员、文秘人员还就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通过培训,兼职档案员、文秘人员对档案、文秘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增强了文档意识,努力成为档案法规的宣传员、文档收集工作的监督员、文档资料的管理员,从而确保学校文档工作正常运行。这次业务培训内容丰富,生动易学,气氛融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培训前,方琳在孟昭上主任的陪同下与各处室、学院、中心的兼职档案员、文秘人员一起参观了“走近档案,共同向更高目标迈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珍贵文献资料展”。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综合档案室供稿)
   
    《上海财经大学90年》、《上海财经大学志稿》出版
    上海财经大学9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经过校志编纂人员和校志编审委员近2年的辛勤工作,《上海财经大学90年(1917-2007)》和《上海财经大学志稿(1978-2006)》顺利出版。
    校志编纂工作于2006年年初启动,由档案馆牵头承担组织工作,并编纂完成初稿,经校志编审委员会多次审核修改,最终定稿并顺利出版。《上海财经大学90年》共计55万余字,分为上篇学校沿革、中篇校史人物、下篇校史纪事,辑录重要校史文献50余篇,并配有校址变迁、印章校徽、校史人物、学校刊物、名人题字等图片200余幅,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学校90年来的风雨历程。《上海财经大学志稿(1978-2006)》由各部门负责编纂,记载了学校各单位1978年复校以来近30年的发展变化。这两本书稿理清了学校的历史脉络,凝聚了学校的特色,弘扬了上海财经大学90年的优良传统。  (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供稿)
   
    上海财经大学校史馆校庆日如期开放
    11月10日,在庆祝上海财经大学建校9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上海财经大学校史馆如期开馆,吸引了众多校友和来宾前来参观。新建校史馆位于育衡楼一楼,占地1700平方米,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装潢考究,既介绍了学校90年来的变迁和发展历程,又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档案馆组织了一支由学生组成的讲解员队伍,为参观者讲解校史。10日、11日,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有叶万安先生率领的台湾校友,有原国立上海商学院院长朱国璋先生遗孀91岁高龄的朱束冠男女士,有莫斯科财政工业大学校长及代表等,他们纷纷在校史馆展厅内拍照留影。200余位来宾在签名簿上签名留言,为财大送上祝福,六五届毕业生陈守云在留言簿上深情地写了一首献给母校的诗:“九十华诞上财大,十万学子遍中华,丹桂飘香迎君归,颂歌献给心中的妈”;六二届毕业生刘伟曾写道:“我们的脑子里永远牢记母校和培育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心永远想念母校和传授知识给我们的老师”。    (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供稿)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首届毕业生杨增麒向学校档案馆捐赠档案
    近日,经历史系谢俊美教授的热心促成,学校档案馆同志前往江苏常熟接受华师大历史系首届毕业生杨增麒先生的档案捐赠。杨先生1951年进入历史系学习,1955年毕业。毕业前夕,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56—1960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留学。此后一直执教于苏州地区师范学校(现为常熟理工学院),1995年退休。
    此次捐赠的档案主要包括课堂笔记、讲义、入学通知书、教育实习材料以及其他记录建校初期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类资料与实物。笔记详细记录了由钱实甫先生授课的《中国近代史》,陈旭麓、路永明、陈善学先生授课的《中国现代史》,林举岱先生授课的《世界近代史》,梅公毅先生授课的《世界现代史》以及由王国秀、艾周昌等先生授课的专题史和冯契、贾开基、宣巽东、石啸冲等先生授课的历史系公共课程,讲课内容记录翔实、内容完整。由于建校之初,学校没有统一教材,这些课堂笔记就成为研究建校初期历史系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珍贵历史记录。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供稿)
   
    上海体育学院档案馆突击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工作
    自本学期开学以来,上海体育学院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在一审基础上,进入二审、三审阶段的补充完善材料、整理归档工作。二审、三审阶段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阶段:要求在复审基础上核对、补缺材料,裱糊、装订每一份材料。
    为加快工作进程,档案馆工作人员与外聘工作人员自11月初开始工作日每天延长一小时、周六加班一天,同时招聘6名党员学生参加该项工作。截至11月18日,已完成395本材料的裱糊、319本材料的二审、72本材料的三审工作,其中52本材料完成目录打印和装订工作。至年底,有望全部完成二审、三审阶段工作。  (上海体育学院档案馆供稿)
   
    复旦大学开展附属医院档案工作检查
    2007年10月23日至11月15日,复旦大学档案馆专门组织力量,对学校所属的9所附属医院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从总体情况来看,各附属医院都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医院领导对档案工作比较重视,将档案工作纳入到医院的发展规划和领导议事日程,明确了档案工作的分管领导、分管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综合档案室规章制度齐全,保管条件满足档案保护的要求,绝大多数医院已使用统一的医院档案管理软件,档案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检查组在肯定附属医院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求各附属医院加强对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使档案更好地为医院各项工作服务。   (复旦大学档案馆供稿)
   
    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努力开创学校档案工作新局面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学习
    11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召开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学习,会议由档案馆馆长陈华新同志主持。大家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和刚刚结束的“全国高校馆长思想论坛”上兄弟高校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观念和新经验,着重讨论了如何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将“一面旗帜”、“一大法宝”、“一次革命”、“一心一意”、“两个根本”、“新三民”、“文化建设四要点”、“五项战略任务”等总书记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与学校档案工作实践相联系,努力开创学校档案工作新局面。
    与会同志一直认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交大档案工作虽然在全国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引导作用,但千万不能以老大自居,坐井观天,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积极探索,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续为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人员还认为,前进的道路上总少不了困难和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全体同仁应增强忧患意识,在主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在档案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服务创新等关键领域寻求新突破;应继续贴近学校中心工作,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新作用,进一步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和地位,为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新贡献,以实现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更高更新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全体职工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同时对新形式下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开创学校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供稿)
   
    强化档案法制观念  提高师生档案意识
    ——应用技术学院开展档案普法宣传活动
    为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档案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治档的能力,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及更好地提供档案利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档案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于2007年11月19日—30日举办了档案“五五”普法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展板宣传又有知识竞赛,还在校报上开辟专栏,刊登档案普法知识。
    总结这次档案普法宣传活动,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参与度高、互动性强。档案馆发放的竞赛卷,兼职档案员都能认真对待。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挤时间看书学习,认真思考,仔细答题。在知识竞赛题中还特意安排了联系工作实际,给学校档案工作提出建议和设想的题目,绝大多数兼职档案员态度认真,不敷衍了事,能够结合自己平时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
    此次活动由于领导重视、策划周密、各方协调配合,特别是各部门兼职档案员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档案馆供稿)
   
    中国第一份物理学博士论文入藏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
    11月26日下午,中国第一份物理学博士论文——李复几学长博士论文原件捐赠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举行。校长助理严良瑜、校史编委会秘书长毛杏云、校史研究室主任陈泓、副主任盛懿、档案馆副馆长范巨山、李复几学长的家属张微女士、李正修先生、王秀莉女士以及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工作人员等20余人参加了捐赠仪式,仪式由陈泓主持。
    在捐赠仪式上,张微女士、王秀莉女士分别代表家属向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捐赠了李复几博士论文原件和两枚李复几私人印章。随后,严良瑜助理、张微女士、校史博物馆长姜玉平、毛杏云秘书长先后发言,他们分别就李复几与上海交大渊源关系的发掘过程、论文珍藏背后的故事、论文的重要价值以及捐赠给交大校史馆的重要意义做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这份博士论文凝集着李复几学长的科学成就、科学精神以及100年来他和他的家属为珍藏论文原件而付出的热情和心血,有力地彰显了交大人与交大的精神和品格。论文捐赠给交大校史馆,使校史馆又添一件珍贵文物。
    李复几学长生于1881年,1899入交大前身南洋公学中院学习,1901年8月与其他3人一起被南洋公学选派留欧。李复几先留学英国,1906年入德国波恩大学,1907年1月完成博士论文《关于勒纳德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分光镜实验研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回国后,由于当时国内缺乏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李复几转入工矿、交通等实业界工作,曾服务于汉冶萍公司,成为卓有成就的工程技术专家。虽然李复几回国后没有继续在国外的研究工作,但他与其他几位中国早期物理学者首开中国人研究物理学之先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者,成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起点”人物,乃至于物理学大师吴大猷先生把他们列入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些人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学术的发展总得有个起点”。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供稿)
   
    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接收一批珍贵实物档案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特别重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料、实物的收集工作,想方设法寻找线索,经常与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联系商量,将一些重要的实物史料尽快收进馆统一保存。2007年11月,在校办支持下,将存放在逸夫楼里的以前各年校庆时校友捐赠的实物礼品等收集起来,大大小小近百件,其中不乏珍品,如:学校为“上海化工学院”时的校徽;30周年、40周年校庆时纪念章;35周年校庆时大书法家任政、赵冷月题写的贺词;一些制作精致和价值较高的礼品实物等。另外如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校指导工作、接见我校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鲁习文教授的合影照片等也已收集进馆。 (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供稿)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专兼职档案员赴上大档案馆学习取经
    11月29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综合档案室组织专兼职档案员一行24人赴上海大学档案馆参观学习。上大档案馆王秋霞副馆长介绍了该校档案工作情况,并交流了在教学评估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她说,档案的预立卷工作相当重要,是教学评估材料的重要基础和直接来源,上海大学正面临第二轮教学评估;评估中,教学档案是评估的重点,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面也十分广泛,工作压力比较大。我校兼职档案员就平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向王馆长咨询,并进行了交流。档案员们结合实际工作,就教学评估的档案工作进行学习请教。我校正处于迎接各种评估的关键时期,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专兼职档案员们既学习了上海大学档案工作先进经验,又对学校即将到来的各类评估有了充分认,获益匪浅。  (立信会计学院综合档案室供稿)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综合档案室对学校出版社开展档案检查工作
    11月30日上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校长助理胡厚麟同志率综合档案室及财务处有关人员前往立信会计出版社开展档案工作检查。在听取了出版社档案工作分管领导的自查汇报后,胡厚麟同志针对出版社档案工作量大和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提出了五点意见:一要改变工作方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二要双管齐下,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正常开展当前工作;三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学习并汲取好的经验;四要落实人员和经费;五要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立信会计学院综合档案室供稿)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综合档案室网页开通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综合档案室网页近日正式开通,网址为: http://www.lixin.edu.cn/pages/webitems/zzjg/dxb/zhdas/default.htm,挂靠学校党委(院长)办公室,设有概况、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业务指导、档案利用、档案编研和专题档案等多个栏目。  (立信会计学院综合档案室供稿)
   
    复旦大学组织附属医院档案干部培训
    为更好地加快学校附属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数字化的建设,复旦大学档案馆于2007年12月5日至7日,在宁波举办了“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档案管理软件升级及档案数字化制作”培训,复旦大学10所附属医院的档案室主任悉数参加。
    培训班上,邀请金伟中工程师和我馆的王建平老师分别作了“附属医院档案管理软件升级”和“影响数字化建设的技术环节和质量控制”的专题讲座和实际操作示范。参加培训人员一致认为:通过理论学习和考察,开拓了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对档案现代化、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也掌握了实际工作技能。  (复旦大学档案馆供稿)
 
    附:
    在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讲话
    许波
    各位会员、各位代表、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向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暨第十三次会员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高校档案事业辛勤工作的各位会员、向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两年来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精心准备这次会议的同济大学表示诚挚的谢意。
    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是高教系统的群众性社团组织,是高校开展档案学术活动的重要载体,是联系专家、学者及档案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市教委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的智囊团和助手。两年来,在市档案学会、市档案局业务指导部门及各有关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理事会成员的精心规划和组织下,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积极创新,群策群力,聚焦重点,勤勉务实,利用我们的人才、智力和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学会“桥梁纽带、组织协调、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的功能”,在加强学会自身建设,组织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开展档案学理论、应用技术研究,进行档案专业培训和业务探讨,积极参与市教委对民办普通高校进行档案工作检查、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增进了各校档案馆室的合作交流,为提高本市高校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促进本市高校档案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学会两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果
    (一)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五个“一”工程
    本届理事会成立之初,由我建议,经各位理事认真筹划,确定了学会的5项基本任务——五个“一”工程,即要完成一个市级档案科研课题,建设一个本地区的高校档案信息网站,召开一次档案工作研讨会,组织一次考察学习活动,举办一次档案专题讲座或培训,现已如期圆满完成,并超额完成了工作计划和任务,体现了学会对把握并解决高校档案工作前沿问题、焦点问题的敏锐性、洞察力、创新力和合作精神、探索精神、踏实作风,起点高,视野宽,成效显著。
    如我们第一次以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的名义主动承担的“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经过多次调研、探讨,几易其稿,现已拟就研究报告初稿,即将结题。该课题从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入手,着重研究高校档案数据库标准、资源建设及安全保障体系等问题,旨在建立一套适应信息化校园建设需要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框架,能为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同时也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今后架构一个统一的高校档案信息平台提供准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很好的推广前景,将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推动和指导作用。
    又如,2006年3月31日开通的上海高校档案信息网,是国内首家由高校档案学会主办的网站,设有学会介绍、学会简报、馆际交流、学术前沿、成果展示等多个栏目,为上海高校档案部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成果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反响,使各档案馆室能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工作沟通和校际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本市高校档案工作,促进了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再比如,2006年12月20日,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邀请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系主任潘玉民教授,为我们开设了题为《档案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题讲座。潘教授采用大量鲜活的案例重点阐述了档案利用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深入浅出,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拓宽了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增强了档案人员的法律意识。除此学术讲座外,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还配合市教委举办了3次有关文件材料预立卷工作、整理组卷方法的业务培训,由高校档案馆中富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授课,有100多名来自全市高校包括民办普通高校的专兼职档案员参加了培训,使专兼职档案员档案工作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二)认真组织发动,档案学术研究取得新成果
    档案学会最主要的职责是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高校档案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促进高校档案学术研究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配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分会第七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上海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4月—6月,开展了上海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共收到论文32篇,评出一等奖 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优秀论文奖17篇。得分前5名的论文被推荐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第七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2篇获一等奖,其余3篇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论文奖,获奖数列全国各省市之首。本次参评论文紧扣有关高校档案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涉及面广,重点突出,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证比较严密、充分,反映了上海高校的档案学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三)发挥助手作用,积极参与对民办普通高校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
    近年来,随着民办普通高校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越来越鲜明,民办普通高校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记载着民办高校发展历史、在学校事业发展中起着不能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的档案工作却处于较薄弱状态。为进一步推进民办普通高校的档案建设,2005年以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加大了对各民办普通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力度,先后下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办〔2005〕56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档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沪教委办〔2005〕100号)等指导性文件,对民办普通高校的档案工作提出了发展思路和业务规范,同时积极促成本市19所档案工作基础较好的公办高校与21所民办普通高校开展校际结对活动,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和指导。公办高校凭借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为结对学校进行传经送宝,帮助他们少走弯路,使学校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民办高校虚心学习,借鉴、参照公办高校的较成熟和规范的档案工作模式,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档案工作建设和创新,档案工作面貌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有的学校也形成了一些先进做法和亮点。结对学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达到了双赢的目的。2006年和2007年市教委先后对本市民办普通高校档案工作进行检查,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有多位理事参加了此次检查,将档案业务指导切实落到实处,为加强民办高校档案工作献计献策,推动了民办普通高校档案工作乃至本市高校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近两年来,随着高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各会员单位服务学校大局,致力于推进档案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同步协调发展,在依法治档、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馆功能拓展、档案科研、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档案馆舍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生了一些新做法、新经验和新成果,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在其中也功不可没。刚才沈如松馆长已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我在此不再一一展开了,对学会卓有成效的工作再次深表谢意。
    二、今后工作的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是上海市教育改革发展和全市高校档案工作扎实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档案法制建设和档案队伍建设仍将是档案建设的内涵和重点工作。刚才沈馆长在对学会两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会今后的工作思路,讲得很好,我都同意。当前,摆在高校档案部门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上来。在这里,我就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高校档案工作,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谈一些工作思路和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持创新,做促进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引领者
    创新是档案工作的生命,创新是档案工作活力的源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高校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以创新发展为第一要义,以创新给档案工作增添活力,我们会员单位要努力打造档案干部队伍的创新意识,在发展思路、工作机制、服务意识、归档模式、知识技能、整体工作等方面全面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抓好传统的高校档案馆室内部的各项工作,也要加强档案馆室与学校其他部门和社会各方面联系;既要抓好传统的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更要做好档案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及社会的各项服务;既要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做好涉密档案和涉及个人隐私档案的保护;既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保护传统载体的档案,也要运用传统手段和方法保护新型电子载体的档案;既要尊重档案的形成规律和保管的原有基础,又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对之进行系统开发和利用;既要保留并发挥档案工作的基本传统功能,又要不断拓展档案工作更多的新的功能,使高校档案事业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会很重要的一块工作是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如何加强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推动档案工作创新是一项开拓性的大有作为的工作。希望我们学会能紧密结合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研究高校档案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研究平台和智囊团的优势,将我们从实践中提炼来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档案工作的实践动力,不断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比如,我们“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结题后,如何真正转化为指导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标准,并架构统一的高校档案信息平台,那将是一项创造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档案工作创新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这样我们的档案事业才会呈现出生机,才会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二)发挥优势,做促进档案工作内涵发展的建设者
    过去的几年中,伴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步前进,上海高等教育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和历史性的跨越。在全国率先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高校区位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获得整体性提升。基本奠定了上海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通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上海高校办学层次、办学格局和专业定位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贴近,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学校权力和院系权力的配置更趋合理。高等教育的质量继续提高。高等教育知识创新和服务上海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上海高等教育必须转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的内涵发展之路上来。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这种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档案事业的发展从档案馆室数量的增多、馆藏档案数量的增加、档案工作者队伍的扩大等自身规模的扩大,将转移到发挥档案事业社会功能的发展,把档案事业的社会效益的提高作为发展的目标。因此,高校档案事业走内涵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完全取决于档案事业本身的规模,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档案事业与社会需求的协调能力。只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把握档案事业发展的规模及其方向,并着力于提高档案馆室的工作效率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才能最终使档案事业与社会建立起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紧密关系。
    学会工作要创新工作内涵,首先要注重协调性,要将学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会员单位的整体需求、会员们的愿望相结合,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其次,要注重服务性,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打好服务品牌,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和基本定位,要想做好学会工作,服务机制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要不断出新,不断增强为大局服务、为会员服务的自觉性。
    (三)关注民生,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实践者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进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措施。建设好、保管好、利用好民生档案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高校中有关学生、教师个人权益的档案应该是民生档案的主体。各高校应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把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改变以往存在的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著名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起覆盖全校师生员工的档案资源体系;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往存在的重学校部门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学校服务轻为个人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注重学校师生员工及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对学校档案的利用,建立起方便个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更加关注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真正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
    希望我们学会能结合理论调研和学术交流,结合高校校务公开和档案信息平台建设,对高校民生档案的定义、范围的界定开展调研,从而充分发挥学会的优势,针对高校民生档案的指导建档、资源整合、优先利用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可能的话申报市级课题。
    最后,希望全体学会会员在理事会的领导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携手并进,使学会的工作在“十一五”期间能够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桥梁纽带、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参谋咨询作用,扎实工作,锐意创新,不断提升学会工作的水平,使本市高校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高校特色的档案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2006-2007年工作报告
    沈如松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同仁:
    两年前的12月9日,各位代表聚首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暨第十二次会员大会,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两年来,在上海市教委的领导下,在上海市档案学会、市档案局的大力支持、精心指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遵循办会宗旨,发扬开拓进取精神,团结和组织广大会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下面我将学会两年来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五个一”工作
    在2006年1月召开的理事会上,上海市教委办公室许波副主任向学会提出了做好“五个一”工作的要求,即:完成一个市级科研课题、建设一个网站、组织一次档案工作研讨会、组织一次考察学习活动、组织一次档案专题培训或讲座。“五一个”工作的提出,是教委领导根据近年来高校档案工作面临变革的新形势对学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理事会对此非常重视,一致同意将“五个一”工作作为学会工作的切入点的,认真加以实行。
    ⒈完成一个市级档案科研课题
    以学会名义向上海市档案局申报、、由相关高校共同承担的“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经专家论证后获准立项。该研究项目旨在从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现状调查、分析入手,着重研究高校档案数据库标准、资源建设及安全保障体系等问题,建立一套适应信息化校园建设需要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框架,对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做出科学的规划,为教育主管部门指导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加快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进程,为今后架构统一的高校档案信息平台提供准备。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①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现状;②信息化校园建设对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的要求和发展趋势;③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标准;④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资源建设策略及方法;⑤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安全保障措施。课题组成员召开了多次会议,拟订了调查表,并下发到全市所有普通高校,在直属高校档案理事会的支持配合下,在直属高校范围内也开展了调查。由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和华理工等高校同志执笔的研究报告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已形成初稿,该项目即将结题。
    ⒉建设一个网站
    理事会多次研究学会网站建设方案,在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有关同志的支持和努力下,上海高校档案信息网于2006年3月31日正式开通。这是国内首家由高校档案学会主办的网站,设有学会介绍、学会简报、馆际交流、学术前沿、成果展示等多个栏目,为上海高校档案部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成果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上海地区高校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站开通一年多来,各高校提供信息踊跃,点击率也已超过4万人次。
    ⒊组织一次档案工作研讨会
    由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建馆二十周年庆典暨全国高校档案管理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市档案局副局长仓大放、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许波及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沈为平等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档案界同仁近百人欢聚一堂,共谋高校档案发展大计。
    会上,重庆大学档案馆郑善学馆长、东北大学档案馆丁立新馆长和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陈华新馆长做了大会专题发言。下午,大会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者分别围绕新形势下学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新模式、馆藏档案数字化理论与实践、档案馆改革与发展展望等专题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探讨交流。
    ⒋组织一次考察学习活动
    为推进上海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月7日至11日在深圳召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市13所高校的17位理事或档案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与会代表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就目前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并参观考察了深圳市档案馆和香港大学档案中心,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交流。
    ⒌组织一次档案专题培训或讲座
    为进一步增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法制意识和专业素质,更好地开展档案利用工作,提高本市普通高校的档案服务水平,2006年12月20日,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邀请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系主任潘玉民教授,为来自36所高校的70余名档案工作者开设了题为《档案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题讲座。潘教授围绕档案和档案利用是否涉及知识产权,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档案如何利用和保护等问题,采用大量鲜活的案例重点阐述了档案利用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关系。与会人员对档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档案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深有感触,认为潘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学会其他工作
    “五个一”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正是他们的精心谋划和积极参与,学会的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地开展。除“五个一”工作以外,学会两年来还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⒈开展2006年学会优秀论文评奖活动
    学会是档案学术活动的重要载体,为此,学会组织了2006年学会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学术组具体负责,专门组成论文评选小组负责论文的评选工作,从参评论文中评选出获奖论文若干篇。关于评奖活动,请秘书长作详细的介绍,我在这里就不再展开。我想强调一点:本次参评论文大多围绕高校档案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展开,有敏锐的眼光,有理论的阐述,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体水平比较高,充分体现了上海高校的档案学术水平。
    ⒉探索高校附属医院档案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医院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高校附属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新形势的要求。为此,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医药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等有附属医院的高校档案部门领导,专门研讨如何加强对附属医院档案工作的领导,如何使档案工作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如何使档案工作适应医院大发展的需要,各高校附属医院之间还展开了对口的交流、考察和学习等活动。
    ⒊发展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是高校档案系统的群众性社团组织,只有不断吸收发展会员,才能不断壮大队伍,才能使学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两年来,吸收个人会员20多人。到目前为止,上海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已有个人会员160多人,团体会员66家。
    ⒋出版学会工作简报
    在各个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两年来,编辑简报7期,共计7万余字。内容涉及学会、各个会员单位的最新工作动态、有关领导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指示和要求等,现在学会工作简报已成为上海高校档案部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媒介,其中不少信息被中高、部高等学会的简报引用,加强了上海高校和外省市高校档案工作的交流和联络。
    三、积极配合市教委办公室、行业主管部门和上级学会组织,全面推进上海高校档案工作
    两年来,学会在努力做好学会自身建设的同时,根据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档案局(馆)、上海市档案学会等上级学会的工作计划和要求,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认真组织落实各项任务。
    ⒈参与教委组织的各项活动
    ①与民办高校的结对,参与市教委组织的民办高校档案工作检查
    上海地区共有60多所高校,其中20所为民办高校,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要求,开展档案工作较好的高校与这些民办高校结对子,相互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很多会员单位的领导对结对活动很重视,体院档案馆馆长戴国斌说:“结对活动丰富了两校档案工作的经验,可以使两单位在人力、资源、资力上实现更大范围的合作,结对的目标是为了双方档案工作的比翼齐飞。”
    2006年及2007年下半年教委对民办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了两次检查,高校专业委员会有多位理事参加了此项检查,从总体上看,通过结对活动,各民办高校档案工作的水平有所提高,这对促进上海地区高校档案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②召开上海高校东、西片档案工作协作组会议
    2007年4月11日、12日,上海高校东、西片档案工作协作组会议分别在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召开。来自全市51所高校的70余名档案工作人员到会,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许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处赵嘉庆处长出席了12日的会议。上海理工和立信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莅临会议并致辞。会上,各高校档案馆(室)广泛交流了2006年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及2007年档案工作计划和思路。市档案局赵嘉庆处长对近年来各高校在档案资源建设和利用开发,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档案科研、档案馆(室)功能的拓展及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就解决电子文件归档的瓶颈问题,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精神,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积极开展调研,加强科研成果档案管理等3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对高校的建议。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许波在会上高度评价了各高校档案馆(室)各具特色的工作和档案工作人员饱满的精神状态,并就在高等教育强调内涵重点建设的形势下,高校档案工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内涵发展之路,找准定位,改进工作,提高水平,以适应学校教学、科研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需要,提出要求。
    ③承担民办普通高校兼职档案员培训任务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民办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加强档案基础建设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针对民办普通高校档案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教委办公室邀请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朱小怡馆长,为来自全市21所民办高校的80多位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了有关文档管理的专题培训。朱小怡馆长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从文档管理的发展趋势、文档工作的意识、文档工作的技巧等三个方面,为与会人员讲授了文书处理的程序、文件材料预立卷规范、组卷原则、整理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次讲座使自己对如何做好档案工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受益非浅。
    ④承担普通高校专兼职档案员业务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提高高校机关部处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于2006年11月2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对普通高校专兼职档案员进行了档案业务培训,由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於华芬老师主讲。於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高校档案工作的经验,着重讲授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高校部门预立卷工作、归档文件立卷方法及质量要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自全市2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专兼职档案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⒉、组织参与上海市档案局(馆)组织有关活动
    ①上海市“四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006年7月6日,上海市档案局召开上海市“四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先进表彰大会,高校系统获奖情况为: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上海大学档案馆、上海电机学院荣获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复旦大学邱佩芳、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洪芳和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薛国民荣获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四五”普法期间,各高校档案部门根据上海市档案局的要求,广泛开展档案法律宣传,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在普及档案法律知识,增强档案法制观念,促进档案依法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②档案普法DV和FLASH作品比赛活动
    2006年底,由上海市档案局主办的档案普法DV和FLASH作品比赛活动结果揭晓,根据专家评选并结合网上投票,由上海电机学院档案室报送的“罪+罪”获三等奖,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档案室报送的“‘失踪’的下水道”获优胜奖。
    ③“上海档案利用效益成果展”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周年,上海市档案馆举办了“档案,让社会更和谐——上海档案利用效益成果展”。该展览通过图文并茂、档案和实物陈列等方式,从决策资政、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展示了档案服务取得的丰硕成果,生动反映了上海近十年来档案工作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复旦大学“档案再现学子风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档案里评出的奖章”、上海交通大学“寸纸抵千金——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地产追回记”、“九号线贯通,档案利用奏响和谐之音”、上海体育学院“从档案中提炼优良办学传统”和上海水产大学“优良校风因档案而绵延光大”等6个档案利用实例入选这次展览。
    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高校纷纷组织有关人员参观了展览。
    ⒊、参与上级学会的有关活动
    积极参加上海市档案学会、中国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等上级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第七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第七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日前揭晓,上海高校有5篇论文获奖,获奖数列全国各省市之首。东华大学档案馆张燕撰写的“聚焦大学文化  挖掘口述校史——档案编研工作创新谈”、复旦大学档案馆邱佩芳等人撰写的“高校电子校务环境中的档案管理系统”获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朱小怡撰写的“数字化档案馆:内涵与理论体系建设”获二等奖,上海大学档案馆徐忠勇撰写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方法研究”获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郑惠玲撰写的“从传播学角度探析档案编研工作”获优秀论文奖。
    ②档案学会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2007年1月,上海市档案学会第四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选结果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档案馆编著的《生命因你更璀璨——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荣获汇编类二等奖,复旦大学档案馆主编的《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名人手札选续》荣获汇编类三等奖,复旦大学档案馆杨家润撰写的“论发掘散藏在历史档案中的名人手札”荣获论文、研究报告类三等奖。
    另外,在中国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优秀成果(2001~2005)评选活动中,复旦大学档案馆主编的《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名人手札选续》荣获档案文献史料汇编类二等奖,上海电力学院施颖燕与其他高校同志合写的论文“文档一体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荣获档案学术论文类三等奖。
   
    同志们,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会理事会成员团结和谐,互相尊重、互相配合,使学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更离不开全体会员的信赖和支持。
    2008年,学会的工作思路是:
    1、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理事会全体成员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档案学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广泛听取各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会员满意、领导信任、内部和谐,与上海高校地位相匹配的一流学会。
    2、继续当好上级领导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充分发挥学会的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要精心组织专兼职档案干部的培训和对口交流活动,为全面提升上海高校档案工作的水平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3、要围绕高校档案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大家关注的课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具有前瞻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研讨活动。
    4、要充分利用学会已有的网络平台,整合上海高校档案工作馆(室)的特色档案资源,积极推进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
    同志们:档案工作是一项提供佐证、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功在千秋的事业。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国际化趋势为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为高校档案事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后,代表理事会全体同志衷心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全体会员的理解和信赖。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前进中的同济大学档案馆
    同济大学档案馆
   
    同济大学档案馆于1987年6月10日正式成立,到今年正好20周年。多年来,档案工作已引起广大师生员工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对档案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为我校做好档案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全馆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馆于1997年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2001年3月还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近年来我们开拓进取,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努力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使我校档案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了又一个台阶。
    一、 抢抓机遇、完善规划,确保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档案馆自升级达标后,又经历了两次学校合并,原上海铁道大学于2000年4月正式与同济大学合并。合并之初,档案处于两地分散保管,这给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经过多次努力,提出解决档案集中管理的方案,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2002年下半年顺利完成了原上海铁道大学25000多卷档案的搬迁工作。2003年11月,原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5504卷档案也于2004年6月顺利搬迁入馆。档案的集中统一保管,既有利于管理又方便了全校师生的利用。
    搬迁工作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一次新的机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档案的搬迁工作。为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学校几次增加档案馆的库房面积。目前我馆总建筑面积已增加到210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为1500平方米。同时,学校前后几次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库房的改造,办公室的装修及环境改造,添置、安装密集架,增添大功率空调和库房温湿度控制系统。使我们的库房条件与同类高校相比已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档案馆工作的发展,学校陆续又投入了30多万元,为档案馆添置了服务器、微机、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及办公家具。为进一步开展档案现代化管理,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 强化管理意识,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学校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并校以后,人员精简是必不可少的改革措施。为适应学校的人事改革,调动档案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们根据学校要求,首先制定了岗位职责,然后进行聘岗工作,做到公平竞争,双向选择,自愿和聘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使每位同志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工作岗位,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又做到工作职责分明。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更好地做好档案工作,我们于2005年重新修订了馆内各项规章制度,如《同济大学档案馆服务公约》、《同济大学档案馆档案接收交接规定》、《同济大学档案馆库房管理制度》、《同济大学档案管理利用办法》等,真正做到工作中有章可循,使档案工作更规范化、制度化。
    1、 抓住工作源头,做好归档工作
    档案工作的源头就是要抓好案卷质量。为此,接收指导科的全体工作人员主动深入各立卷部门,了解预立卷工作,提高材料的归档率、完整率、合格率。狠抓案卷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案卷坚决不入库。注重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针对档案归档中常见的问题,安排时间组织业务讲座。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兼职档案员评选先进工作,促进兼职档案员队伍建设。随着学校工作的发展,及时建立新的档案门类,丰富档案馆藏,方便利用。2004年我们新建了人物档案,收集曾在我校学习、工作过的党政领导及著名专家学者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历史纪录,得到了马在田、项海帆、范立础、戴复东等院士的大力支持。随着2007年同济百年校庆的来临,我们又建立了捐赠档案,负责校史文物和实物的征集工作。通过努力已经征集到二十年代的学生成绩单、制图作业、抗战时期的学生证、学生上课笔记、解放初期的学生成绩册和建国前后的毕业证等一批实物,共462件。我们还利用暑假,派人到云南省档案馆、宜宾市档案馆和南溪县档案馆,查阅、收集我校在抗战期间历史档案资料。丰富了我们的馆藏。我们还与台湾“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该所得到了3600多页与我校有关的历史档案资料。
    2、 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接待利用工作
    档案入库并不是工作的结束,而是档案利用的开始。每年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利用档案。学校编史修志需要大量的档案资料;历届毕业出国深造、原沪籍退休校友要返沪、社会用人单位要证实学历等都需要在档案中寻求帮助。管理利用科是档案馆对外服务的窗口,为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我们要求该岗位上的同志要做到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热情真诚、礼貌服务。为档案利用者着想,尽可能提供方便。只要手续完备,不违背档案利用规定,可以提供电话、传真查询档案、帮助邮寄有关查证结果和证明材料;休息时间有人利用档案也能及时为他们解决问题。管理利用科申请参加了全校“巾帼文明岗”的考核评比,接受全校师生对我们服务质量的监督。随着全校开展校志编写工作,该室接待查档工作的任务也明显增加。为保证学校编志工作的顺利进行,她们克服人手少、工作忙等困难,坚持热情、周到、细致地服务,受到广大师生的表扬。在全校史志工作总结会议上,学校领导对她们的工作予以了肯定。2000年该室获得了“巾帼文明岗”的荣誉称号。
    2006年是筹备同济百年校庆的关键之年,学校各单位、各部门为续写校志和筹备校庆都到档案馆查阅大量的档案,尤其当各单位利用暑假期间来查阅档案时,我们都认真安排好假期工作的同志认真做好接待服务工作。2006年全年我们共接待档案利用者5257人次,调阅档案10537卷。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百年校庆默默地做出一份贡献。
    三、 加强编研工作,开发档案信息积极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档案利用的效果如何,关键靠档案信息的开发。编研是信息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在原有编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同济英烈》一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大革命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济大学师生中21名英烈的光辉思想和生平事迹。为庆祝上海解放56周年,我们参与编写了《冲破黑暗迎曙光》一书。此书较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了同济大学“一?二九”事件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2007年是我校建校一百周年,我们历时3年编写的《百年同济百名院士》于2007年4月正式出版,全书共593000字,照片近400张。该书收录了124位与同济有关的院士的简历、照片及他们的箴言,从文化层面上挖掘院士们的故事,展示他们的风采。今年5月《同济大学史》第一卷再版,此书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全面地记述了同济大学在建国前42年里创业、发展的曲折历史,反映了同济师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同舟共济,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与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感人事迹。我们参与编写的《同济大学志》也在百年校庆之前出版。此外我们还坚持每年编写《档案利用实例汇编》、《档案馆年鉴》。
    我们于2001年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作为对外宣传、介绍档案工作的一个窗口。网站上开设了“流金岁月”、“档案工作”、“网上巡展”、“校史之窗”等主题栏,下设“校园变迁”、“同济老照片”、“历任校长”等专栏。为迎接百年校庆,又增添了“永恒瞬间”专栏,将我校档案馆珍藏的1800多张历届毕业生集体照片编辑、上传,时间跨度从1942年到2006年,方便了全校师生的查询、利用。另外还充实了“校友捐赠”、“百年同济”、“校史概况”、“沪上旧址”、“宝隆生平”等专栏。极大地丰富了档案馆网站的内容,使档案馆网页的可看性和史料性大大提高。我们还在档案馆网页的“服务指南”中增加了“同济大学学位认证操作流程”,“各类荣誉证书的中英文翻译制作流程”,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我校有着百年的发展历史,馆藏的珍贵档案众多,要使这些“藏在深阁人不识”的档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最好的办法是把馆藏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然后利用网络向公众做广泛的宣传。而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费时、费资金的大工程。如何用较小的代价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是我们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于2004年3月开始试用《南大之星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在试用的基础上,2005年在全校推广使用了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跨越式发展。技术服务科负责对馆藏档案进行案卷目录的输入,到2006年底已经将馆藏的全部案卷目录输入进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截止到目前为止,共录入信息213429条,其中案卷目录138382条、文件目录75047条,还有全文、图像文件6472条。2006年9月档案馆在学校信息化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申请了《档案数字化基础建设》项目。利用这一项目购置了档案数字化的基础设备,为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制定了《同济大学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和《同济大学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具体操作严格遵守规范执行,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到2007年11月底止,我们已经把部分教学类档案进行全文扫描,共有15333个图片文件,并且全部上传至档案管理系统,方便档案利用。下一步我们将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的档案数字化工作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差距,编研工作还需加强。今后,我们还应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与时俱进,使我们真正做到一流的大学有一流的档案管理,为我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